>
“刚回,爷爷,您刚才该不会也在看《一梦三十年》吧?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
张爷爷刚脱口而出,就见自家孙子手里也捏着一本崭新的《故事会》。
祖孙俩对视片刻。
张勤也不急着换衣服了,直接往搬过来一个小板凳一坐,“爷爷,您平时不是只喜欢看评古论史之类的吗,怎么今天反而看起小说连载了?”
张爷爷扶了扶老花镜,“咳,我这不是偶然翻到了吗,看这题目有点好奇,就随便看了看。”
“那您老觉得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?”
“这个叫漫漫长风的作者胆子不小,这里面的场景可真敢想,”
张爷爷说着感慨一声,“不过读起来确实是让人心驰神往啊,老头子我做梦都想祖国能向书里说的这么繁华强大。”
“那,爷爷,”
张勤摸了摸鼻子,“您觉得三十年后,咱们国家能发展成这个《一梦三十年》里讲的那个样子吗?”
张爷爷低头,看向眼底满是期待和憧憬的孙子,沉吟半晌,“可能会,也可能不会吧。”
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
“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,需要技术,需要知识,需要广阔的视野,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,”
张爷爷越说声音越低,“可这些,都是现在的我们最缺失的。”
良久,张爷爷一声长叹,“好好努力吧孩子,先别想那么多,先争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行了。”
张勤抿嘴重重点了点头。
回到自己的房间后,他把那本《故事会》放到了床头最醒目的位置。
不管怎样,对于《一梦三十年》后续的内容,他依旧有着无限期待。
或许真的会成真呢。
**
《一梦三十年》涌起了无数读者对未来的畅想,尚海文学社也遇到了建刊以来最为活跃的读者来信。
来信无一例外,都是浅谈自己对三十年后祖国的畅想的。
言语或是稚嫩,或是深刻,或是现实,但每一封都是真情实感。
师景同看完了那些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来信后,最后又叫了社里所有人开会讨论,最后决定选择一些不同年龄的读者来信,刊登到下一期的《故事会》上。
这一个决定,在后来也导致了《故事会》一九七六年的九月刊,成了不少人家的收藏品。
这是人们第一次在报刊之上,不谈其他,只谈自己想象中的祖国的未来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