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清霖个头确实不矮,毕竟小时候也没吃过苦,外家总是给拿好吃的来,营养上面不缺。
同样是十四岁,村里不少小伙子可都没这么高。
白清霖讨喜的笑了笑,他一笑,嘴边就有酒窝,瞅着特别招人待见,“婶子这话说的,高能换工分还是粮食?”
婶子哈哈笑,连那个大姑娘都跟着笑。
“你去镇上买东西不带背篓?”
大姑娘也抻着脖子聊了起来,“买的东西多不?实在不行我跟我娘帮你背回来?”
“挺多的,我自己背就成,可是忘了带家伙事儿了。”
不止他没带,来的知青都没带。
吴长青也没提醒,可能是觉得白清霖被来的包裹里面东西已经很多了。
这次去镇上买个暖壶也就足够,暖壶有把手拎着就能回来,还带什么背篓呢。
大姑娘娘俩对视了一眼,大婶儿低声道:“你能买着肥皂火柴不?我给你钱,帮我买块肥皂,我给你个篓子。
我这个篓子还是新的呢,可结实了。”
肥皂火柴都得用票买,村里吃粮吃菜方便,可是没有票。
每年大队上会把白菜萝卜这些任务菜送去供销社换票回来,但是那些票得用工分来兑,谁家都兑不了几个。
肉票,工业票,布票,是村里最缺少的东西了。
“能,我能买着。”
白清霖摸了摸兜,掏出两张票来。
一张写着肥皂六块,一张写着火柴一包。
这两张票都算得上是面值很大的票了,不少票只能换一块肥皂或者半块肥皂,那都是好东西。
更别说火柴了,火柴票大多都是一盒一盒的买,一包火柴二十盒,那就是家里一整年的用量。
白家老太太怕他出来吃苦,把好票子都给他带上了。
那婶子一看这个票,双眼冒光。
她左右看看,声音更低了,“白知青,等到了镇上,俺们跟你一起走。
我这个篓子里还放了……”
最后鸡蛋两个字没出声,只有口型。
她闺女要出嫁了,家里得张罗点儿嫁妆。
好东西实在买不到,就想用鸡蛋换点儿实用的东西。
这年头,一对儿枕巾就是上好的礼,若是能有两块肥皂几包火柴,都是嫁妆里特别能看的东西了。
至于三转一响……
那是普通老百姓能惦记的东西吗??能有几条腿的嫁妆都已经很拿得出手了!
白清霖点点头,他们不再说话,都开始闭目养神。
朱正民坐在车头那边,身下是一堆乱糟糟的稻草。
就这稻草在村里也是好东西,但是他只觉得这辈子没这么难受过。
再看看白清霖,以前被自己哄的一口一个朱大哥,手里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他。
可是这时候俩人正不合,自从过来,白清霖都没看自己一眼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