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数人自然是偏向于认为青枫诗社能胜出,毕竟苏赫有小东坡之称,作出来的诗词又怎可能差了?
少数偏向于认为停云诗社能赢的人,则是因为徐雄这个院试案首。
虽说谁都明白,徐雄诗才不如苏赫,但他的诗词也是十分不错的,只是略逊于苏赫一筹罢了。
说不定,今天徐雄就真能做出一首上佳的诗词来,带给大家惊喜呢?
到得此时,众人的关注焦点,已经早就不在两家诗社的诗词比试上了。
这场诗会,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院试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较量!
但凡这样的活动,压轴人物总是要到最后才出场的,前边打头阵冲锋陷阵的都是些小喽啰,自是没有太大的看头。
不过众人都知道,好戏在后头,大伙儿也都在耐心地等待着院试案首与小东坡的最终较量。
说是诗文不分家,真正做到时文八股和诗词两头兼顾的人却是不多的。
文人们为了功名,只能是一心研究八股文怎么写,分心到诗词上面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诗词是可以扬名,但毕竟是小道,科举入仕才是正途。
考不上举人,再有名都难以被举荐为官。
到时皇帝就会问了,你既才名远播,为何连乡试都考不过?
说是朝廷取士不公?
那无异于茅厕里打灯笼——找死!
别说是皇帝会不高兴了,就是官员们都不太敢举荐普通的生员,那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。
皇帝真要追究起科举舞弊案来,搞不好又是一大宗冤案,牵连无数------
因此,士子们很难做到时文与诗词并重,便取大道而舍小道了。
所以诗会的前期,也没法出现太多好的诗词,大多是些平平无奇的作品。
一个多时辰过去后,诗会才算是渐渐步入了高潮阶段,也伴随着几首不错的诗词出现,赢得了不少掌声。
两方才子悉数出动,吟诗作赋,很快便只剩下了两位压轴人物。
所有人都知道,真正的大戏就要开始了,一时间议论纷纷。
“这徐雄可了不得,文章做得极好,行文也甚是圆润老辣,曾得提学大宗师亲口赞许,点为案首------”
“这倒是不错,可文章写得好,诗词可不见得同样出色------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