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后世的交个学费填张报名表,这就能算是对先生的格外重视了。
王知县昨日就吩咐了一名长随,让其安排好一应物事,束脩也都给李谦准备好了------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,终究还是得他自个儿来为儿子举行这个隆重的拜师仪式。
王小公子年龄不大,也只比李谦的侄子宝儿年长了两岁,看上去倒是挺壮实的,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宝儿的身材了。
他先是拜了圣贤,之后再拜先生。
这个过程中,李谦一直在暗中观察王知县的脸色,发现并没有爆发洪荒之力的前兆后,才算是把心放回了肚子里,当即便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大通训诫话。
“咳------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从今往后,尔当立志潜心向学,刻苦钻研,勤学不辍,戒骄戒躁------用心聆听圣人之言,以静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,切记不得偷懒耍滑,懈怠学业------”
一番谆谆教诲的言语,听得王小公子昏昏欲睡,边上的王知县却是连连点头,心说自己请来的这位夫子还是有些学问的,至少态度还是很正确的。
李谦当然不会如此古板教条,只不过在家长面前,严谨治学的姿态必须得摆出来,否则对方会认为自己没个夫子该有的样子。
误人子弟这种很不道德的事情,自己也肯定是做不出来的。
该怎么教就怎么教,毕竟自己也有过当学生的经验,且还是两世的学生。
至于能不能教好,就不太好保证了。
这种事向来都是师傅领进门,修行看个人。
真要是颗好苗子,只需浇水施肥,人家就会自个儿就会“噌噌噌”
地开始往上长,完全不用过多操心;实在不是那块料的话,就算是揠苗助长,也不会多大成效的。
很快李谦就发现,王知县人很实在,他的话也是可以不用打折扣来听的。
所谓的“犬子天资愚钝”
,绝非是单纯的自谦客套之语,他家这位王小公子,确实很愚钝------说是早就上完了蒙学,还学了几个月的《论语》,其实也就勉强能认些字而已,连《论语》里的学而篇都还背不全。
无怪人常说胸大无脑------说错了,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,营养全长在身材上了嘛!
这有些出乎李谦的意料,毕竟这年代培养读书人的步伐很快,“神童”
是广受大众喜爱赞扬的。
在江南一带,十二三岁的学子通常已经能过县试府试,成为童生了,十四五岁的秀才也不少见------当然,很多人实际上也就止步于秀才了,举人的确不好考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