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李谦没心没肺的在那咧嘴傻乐,几人却也见怪不怪,认为他这是在强颜欢笑。
读书人都是很好面子的,就算是被罢官贬官,也要装出从容豁达的样子来,以示自己志向高洁,有文人之风骨。
对此,李谦自然是懒得多费唇舌去解释的,随他们怎么去想吧。
平日里,给朋友饯行时,通常都是要先目送对方离开,之后自己才“依依不舍”
地离去的。
只是今日不巧,恰好赶上了一场朝中吏部右侍郎侯庸亲自发起的文会,因此互相之间喝过两杯薄酒后,几位同年便很有默契地先后告了声罪,然后匆匆离开了------几人能过来为李谦饯行,便算是过得去的了。
至于提前离开是否会显得失礼,也并不在他们需要考虑的范围之内。
正所谓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
,文人间的交情,特别是同年之间,大抵便是普普通通,不咸不淡的了。
真正深厚的友谊,并非是因为彼此间的身份一样,同为文人而产生的,志趣相投或是臭味相投的人才会产生深情厚谊。
大多数的同年士子之间,其实都只属于泛泛之交一类。
前身的性子有些孤僻,虽然为人并不高傲,却也极少与同年之间有所来往,交情平淡也实属正常。
李谦自然也知道他们几人的心思,毕竟自己此生可能再也不会入仕,相比之下,朝中任何一位官员都要比他李谦重要的多。
眼下有了巴结的机会,这些个“同年好友”
自然是要牢牢把握住的。
屁股上的伤势还没好透,在一对俏丫鬟的搀扶下,李谦一瘸一拐地打算上车离开时,边上不远处却是停下了一乘马车。
随后,车上下来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文士,长得其貌不扬也就罢了,关键还是个五短身材------
单看这样貌,李谦就对他平添出了浓浓的好感------毕竟没几个男人愿意与长得比自己帅的人来往。
长得磕碜一些,往后俩人站在一起时,自己才能顺利成为“红花”
,而不是可悲地沦为“绿叶”
。
文士望了一眼周围,随即喟然长叹道:“想我解缙,在朝为官三载,竟是连个前来送行的同僚都没有,人心呐------”
李谦本不太在意此人的出现,好感归好感,素不相识的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结交的。
像这么一个相貌平平------好吧,相貌太俗的人,说句不好听的,在大街上随便丢快砖头都能砸倒好几个,根本就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。
长得丑的人还是很多的,自己也不至于见到任何一个颜值不如自己的人,就要放下身段去主动结交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